
鼎冠策略
正文:
2025 年 10 月 13 日,中国联通官宣开启 eSIM 预约通道的消息刷屏数码圈,这一举动被视为苹果最薄旗舰iPhone Air国行版上市的前兆,也意味着联通将再次在苹果创新产品通信适配上实现抢跑。

一个多月前,苹果在发布新品时曾特别提到“中国联通”将为iPhone Air提供eSIM支持,尽管苹果后来在官网标注里修改话术称三家运营商均支持,但从此次官宣预约来看,率先起跑的仍是联通。
这让人不禁想起2009年iPhone 3G入华时,也是联通率先支持;2018年Apple Watch “一号双终端”eSIM 业务试点,首发的还是联通。

问题来了,为什么联通总能成为苹果创新产品国行版的第一运营商选择?
论营收,在三大运营商中,中国移动2025年中期营收5437.69亿元,中国电信2025年中期营收2715亿元,中国联通2002亿元;论用户量,截至2024年9月底,中国移动的移动用户总数达到10.04亿户;中国电信移动用户数累计4.23亿户;中国联通移动用户数达3.45亿户;论基站数量,中国联通也是落后于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,可以说是妥妥的“三弟”。
即使这样鼎冠策略,联通却总能成为苹果创新落地的“急先锋”,这是为何?
反垄断基因里的 “开放密码”
1994年,为打破邮电部垄断,电子部、电力部等15家单位联合成立“中国联通”,成为中国电信业改革的“试验田”。这种“破局者”身份,给联通的开放性写下了注脚。
2007 年,iPhone 的横空出世让运营商们嗅到机遇。中国移动最先与苹果接触,却在谈判桌上陷入僵局:苹果索要 20%-30% 的收入分成,远高于国际惯例的 10%,还不满移动仅派数据部部长对接。彼时的移动已是行业巨头,不愿向 “外来者” 低头,谈判最终破裂。
反观联通,2008 年刚与网通合并,正急需明星终端打开 3G 市场。得知苹果谈判陷入僵局,联通立刻组建跨部门谈判组,由副总裁李刚带队赴美。面对苹果的苛刻要求 —— 从广告内容需美国总部审核,到销售点必须安装实时监控系统,甚至禁止联通客户端出现在 iPhone 桌面等,联通最终选择妥协,接受手机补贴、包销承诺,仅争取到 “营业员帮用户设置快捷方式” 的折中方案。
2009年1月,联通如愿拿到WCDMA牌照,而由于iPhone的3G版本仅支持WCDMA,联通与苹果的紧密合作正式拉开帷幕。

此次eSIM抢先官宣也并不是空穴来风,早在2015年,联通就启动eSIM技术研究,2018 年联合苹果推出 “一号双终端”,2022 年建成国内首个自主 eSIM 管理平台,如今已覆盖 25 省市。当苹果为 iPhone Air 砍掉物理卡槽时,联通已备好 “粮草”。
城市战场的 “精准契合”
开放只是入场券,用户与网络属性的匹配度,也是两者真正的契合点之一。
截至2025年,联通5G基站虽总数落后,但在一线城市的覆盖率和技术体验上却相较移动和电信更有优势。根据相关机构实测,联通在市中心商圈的 5G 速率达 950Mbps,虽略逊于移动新号段,却远超移动老号段的 780Mbps。近年来,一线城市选联通、偏远地区选移动逐渐成为消费者共识,可见一斑。
联通在一线城市的优势精准契合苹果的主战场。据《2025年中国移动互联网春季大报告》显示,苹果手机在一线城市的渗透率最高,达到44.3%,二线城市为31.8%,三线及以下城市为23.9%。而华为手机在一线城市的渗透率为26.7%,二线城市为30.4%,三线及以下城市为42.9%。
这种用户结构上的匹配,使得联通与苹果更加重视双方的合作。
抢发能否改写困局宿命
首发 iPhone 曾给联通带来短暂高光:2010 年 iPhone 4 发售 4 天卖 10 万部,带动 3G 用户激增 1200 万。但狂欢转瞬即逝:2009 年首发 iPhone 3GS 时,因定价过高(近 7000 元)、缺失 WiFi 功能,前 4 天仅售 5000 部,还被 40 万部水货分流,当年净利暴跌 61.8%。
纵观联通与苹果的合作,虽然能为联通赢得先机,但不容忽视的是,一方面苹果牢牢把持生态收益,其自有门店还会分流联通合约机销量;另一方面,高端用户市场下沉已成趋势,联通的基础建设能否跟上移动、电信的步伐,也要打个问号。
如今 eSIM 抢发无疑能吸引部分 iPhone Air 用户,截至目前,联通eSIM预约人数已超过6.6万人。

但从此前合作成效来看,是否会陷入 “苹果收割红利,联通只赚吆喝” 的旧局,还有待观察。
-End-鼎冠策略
天创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